三迭紀成森平:3D打印藥物技術將顛覆行業發展
發表時間:2018年11月07日瀏覽量:
作者:呂佩
3D打印技術在我國醫療行業的應用始于20世紀80年代,最初主要用于立體醫療模型的制造。隨著精準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的發展,3D打印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日趨廣泛,從立體模型、手術器械到活體移植組織、人體器官,再到藥物,3D打印技術逐步走向成熟。今天,貝殼社將為大家分享3D打印技術在藥物方面的應用。專注于做藥品3D打印技術的南京三迭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:三迭紀)創始人成森平博士接受專訪。

自帶使命感的創業
臨床醫學專業背景出身的成博士,曾經在海外有過一段創業經歷,那一段經歷與生物領域相關。這一段創業經歷讓成博士在企業管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。由于家庭原因,成博士選擇回國發展,回國之后成博士再次投入創業大軍,這一次依然是生物醫藥領域。成博士創建的三迭紀公司專注于醫藥技術研發、藥品研發、3D打印技術研發等。
當被問及為什么會選擇3D打印技術領域時,成博士表示,之所以選擇做藥品的3D打印技術研發其實跟合伙人有關,合伙人此前做制劑出身,合伙人認為現在的打印技術可能會改變制劑開發和生產的一個方式。而自己又具有公司運營的經驗,在創建三迭紀之前,成博士積累了五年的公司運營的經驗。因為有這段經驗,合伙人邀請成博士一起來做這個項目。成博士負責整體運營,合伙人負責技術方面。

選擇來做這個項目,基于幾點原因:第一,能做這個事;第二,值得做這個事,因為做這個項目,對整個制劑行業來說,將改變制劑整個行業,改變制劑開發的一種方式,以及制劑生產的模式,非常有意義與價值。在成博士眼中,這是一件自帶使命感的事。
改變整個制劑行業
傳統的藥物制劑是一種試錯型方式,研究制劑的研發人員通過不停的試錯,研究出來相應比例的藥物配方,然后達到某種效果。
三迭紀的制作方式是一種全新的方式,通過設計的方式來做藥物制劑,在一開始的時候設定一個理想的藥物釋放模式,然后去挑選一種藥物制劑模型,這個模型其實一開始就知道如何釋放。將挑選的打印材料用打印機快速打出原型,作出數據跟原先既定的釋放曲線進行比對。比對存在差異的話,通過校準的方式兩到三輪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處方結果。這是非常新的一種顛覆性方法。
“我們3D打印制劑,就是把原料和輔料加進去之后,通過一系列的工藝把它變成制劑,我們目前開發的產品是可以進行一些精準控制的藥物。”成博士講到。
假設一種理想的制劑釋放曲線,通過數據庫里面的模型和材料,很容易達到理想的狀態。這種3D打印工藝可以打出這種特殊結構的藥片,用這種結構的藥片,可以簡單地對藥物釋放進行控制。

成博士認為,需要用3D打印技術的藥物主要是兩類藥:一類是對釋放有一些需求的藥物,第二類是復方制劑相對更加便捷。
為什么說3D打印技術將改變整個行業?從效率上來說,原來的制劑開發方式是以月計甚至以年計,而三迭紀的開發方式是以周來計;從人力上來說,原來需要三到四個人去開發一個制劑,現在可能只需要兩個人;從工具上來說,三迭紀的工藝流程非常簡單,只需要一臺自己開發的設備,就可以在一個實驗室里面,將處方的原型磨出來。
傳統制劑生產在車間完成,需要很大的空間,分為很多工段,針對每個工段需要進行抽查來確保質量合規。現在的3D打印設備實現了整個制劑生產一體化,在一個設備中就可以完成制作,過程簡單,質量可以在線監控。這種制作方式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,工藝簡單,可以實現無人操作,是一個智能化的連續化生產方式。
3D打印技術需要自己走出一條路
縱觀全球整個3D打印市場,算是比較新興的行業。因此,目前做3D打印技術方面沒有特別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,完全是一個全新的探索,三迭紀只能自己走出一條路來。在不斷的摸索中,成博士發現3D打印技術發展存在一定的壁壘。
對此,成博士表示,首先的難點就是市面上沒有這樣的設備,必須突破工程學上的挑戰,開發制造出能夠用于研發藥物生產的設備。而工程師做不出來設備,因為他不懂藥物研發生產,最后就變成了設備對設備本身的這種功能上的要求。
盡管3D打印技術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技術壁壘,但三迭紀通過自身的努力已經具有相對領先的技術,技術已經應用在產品開發上,目前已經有成型的產品了,本月即將進行人體實驗,這已經算是走在行業前沿了。對技術驅動型公司來說,專利保護顯得尤為重要。在專利方面,三迭紀也早有布局。成博士透露公司目前總共申請了48項專利,而且專利數據在不斷更新中。
三迭紀的商業模式,主要有兩方面,一種是做前沿的研發技術,作為上游技術提供商與其他企業合作,另一方面是用自己的技術去開發產品,未來也會進一步把產品商業化。
經過幾年的發展,三迭紀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,下一輪計劃在2019年完成B輪融資,B輪過后成博士希望直接在境外IPO。
來源: 貝殼社
3D打印技術在我國醫療行業的應用始于20世紀80年代,最初主要用于立體醫療模型的制造。隨著精準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的發展,3D打印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日趨廣泛,從立體模型、手術器械到活體移植組織、人體器官,再到藥物,3D打印技術逐步走向成熟。今天,貝殼社將為大家分享3D打印技術在藥物方面的應用。專注于做藥品3D打印技術的南京三迭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:三迭紀)創始人成森平博士接受專訪。

△某國外3D打印藥片
自帶使命感的創業
臨床醫學專業背景出身的成博士,曾經在海外有過一段創業經歷,那一段經歷與生物領域相關。這一段創業經歷讓成博士在企業管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。由于家庭原因,成博士選擇回國發展,回國之后成博士再次投入創業大軍,這一次依然是生物醫藥領域。成博士創建的三迭紀公司專注于醫藥技術研發、藥品研發、3D打印技術研發等。
當被問及為什么會選擇3D打印技術領域時,成博士表示,之所以選擇做藥品的3D打印技術研發其實跟合伙人有關,合伙人此前做制劑出身,合伙人認為現在的打印技術可能會改變制劑開發和生產的一個方式。而自己又具有公司運營的經驗,在創建三迭紀之前,成博士積累了五年的公司運營的經驗。因為有這段經驗,合伙人邀請成博士一起來做這個項目。成博士負責整體運營,合伙人負責技術方面。

△某國外3D打印藥片組成
選擇來做這個項目,基于幾點原因:第一,能做這個事;第二,值得做這個事,因為做這個項目,對整個制劑行業來說,將改變制劑整個行業,改變制劑開發的一種方式,以及制劑生產的模式,非常有意義與價值。在成博士眼中,這是一件自帶使命感的事。
改變整個制劑行業
傳統的藥物制劑是一種試錯型方式,研究制劑的研發人員通過不停的試錯,研究出來相應比例的藥物配方,然后達到某種效果。
三迭紀的制作方式是一種全新的方式,通過設計的方式來做藥物制劑,在一開始的時候設定一個理想的藥物釋放模式,然后去挑選一種藥物制劑模型,這個模型其實一開始就知道如何釋放。將挑選的打印材料用打印機快速打出原型,作出數據跟原先既定的釋放曲線進行比對。比對存在差異的話,通過校準的方式兩到三輪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處方結果。這是非常新的一種顛覆性方法。
“我們3D打印制劑,就是把原料和輔料加進去之后,通過一系列的工藝把它變成制劑,我們目前開發的產品是可以進行一些精準控制的藥物。”成博士講到。
假設一種理想的制劑釋放曲線,通過數據庫里面的模型和材料,很容易達到理想的狀態。這種3D打印工藝可以打出這種特殊結構的藥片,用這種結構的藥片,可以簡單地對藥物釋放進行控制。

△某國外3D打印藥片工藝
成博士認為,需要用3D打印技術的藥物主要是兩類藥:一類是對釋放有一些需求的藥物,第二類是復方制劑相對更加便捷。
為什么說3D打印技術將改變整個行業?從效率上來說,原來的制劑開發方式是以月計甚至以年計,而三迭紀的開發方式是以周來計;從人力上來說,原來需要三到四個人去開發一個制劑,現在可能只需要兩個人;從工具上來說,三迭紀的工藝流程非常簡單,只需要一臺自己開發的設備,就可以在一個實驗室里面,將處方的原型磨出來。
傳統制劑生產在車間完成,需要很大的空間,分為很多工段,針對每個工段需要進行抽查來確保質量合規。現在的3D打印設備實現了整個制劑生產一體化,在一個設備中就可以完成制作,過程簡單,質量可以在線監控。這種制作方式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,工藝簡單,可以實現無人操作,是一個智能化的連續化生產方式。
3D打印技術需要自己走出一條路
縱觀全球整個3D打印市場,算是比較新興的行業。因此,目前做3D打印技術方面沒有特別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,完全是一個全新的探索,三迭紀只能自己走出一條路來。在不斷的摸索中,成博士發現3D打印技術發展存在一定的壁壘。
對此,成博士表示,首先的難點就是市面上沒有這樣的設備,必須突破工程學上的挑戰,開發制造出能夠用于研發藥物生產的設備。而工程師做不出來設備,因為他不懂藥物研發生產,最后就變成了設備對設備本身的這種功能上的要求。
盡管3D打印技術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技術壁壘,但三迭紀通過自身的努力已經具有相對領先的技術,技術已經應用在產品開發上,目前已經有成型的產品了,本月即將進行人體實驗,這已經算是走在行業前沿了。對技術驅動型公司來說,專利保護顯得尤為重要。在專利方面,三迭紀也早有布局。成博士透露公司目前總共申請了48項專利,而且專利數據在不斷更新中。
三迭紀的商業模式,主要有兩方面,一種是做前沿的研發技術,作為上游技術提供商與其他企業合作,另一方面是用自己的技術去開發產品,未來也會進一步把產品商業化。
經過幾年的發展,三迭紀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,下一輪計劃在2019年完成B輪融資,B輪過后成博士希望直接在境外IPO。
來源: 貝殼社